還記得東區之前有一家剛開幕時生意很好的手工酥塔店 TART TAIPEI 嗎?

熱潮過後 TART 已不復存在,沒想到這次和美國友人約碰面的地方就是以前的 TART 原址,

同樣還是販售甜甜的東西,主打以新鮮水果製成的 gelato 義式冰淇淋。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留下水果原型作為裝盛容器是另一大特色,再加上台灣水果種類如此豐富、品質又好,

在櫃中一字排開精巧可愛,第一次看到的瞬間真的會讓人忍不住想每個都點來試試看。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初訪心得覺得和朋友約在 Le Buno 確實是個好選擇,內用環境也算舒適,

重點是友人在國外住的地方好像尚末出現類似的甜點呈現,

雖然老朋友間的相處時光是重點,但吃吃喝喝陪襯的東西獨到總是有絕對的加分作用。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Menu -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Le Buno - 台灣水果再升級,看店家巧手變出沁人心脾的

文章標籤

Cindy 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身是「石壁家 SPIGA PASTA」,後來由於日本品牌海外授權結束,

台灣這邊的慕里諾餐飲集團決定將本來的店併在自家旗下的「BEPPIN PASTA」,

從幾年前的 SPIGA 吃到現在的 BEPPIN,大致上感覺都差不多,

龍江路上的店面除了招牌換過,其它像是裝潢、日式風格的服務態度依舊,

真要說頂多義大利麵的口味似乎有差一點,這是一年內其中兩次造訪 BEPPIN 時微妙的感覺,

但不是什麼大問題,在日式生義大利麵的範疇中絕對仍保有不錯吃的實力。

BEPPIN PASTA 龍江店 - 8

吃了這麼多次,看之前的食記,在疫情期間仍是 SPIGA 時有寫過外帶便當的文章,

後來改成 BEPPIN 後都快要兩年過去,總算新生一篇更近期的內容。

BEPPIN PASTA 龍江店 - 4

BEPPIN 龍江店營業時間不變,天天都有開,而且下午營業不間斷,

還多了一個算是加分的服務,以前 SPIGA 時間沒有開放訂位,先搶先贏,

常常到了傍晚用餐尖峰時段門口聚集一堆候位的客人,

如今總算可以預先訂位,早點計劃的話輕鬆許多。

BEPPIN PASTA 龍江店 - 22

當然如果時間不是問題,下午來一定有位置,

而且人少的時候悠悠哉哉,店內的回音也不會像客滿時鬧哄哄的,用餐品質大幅提升。

BEPPIN PASTA 龍江店 - 2

BEPPIN PASTA 龍江店 - 5

我和老大這回是運氣好,沒訂位,想說過來碰碰運氣,

文章標籤

Cindy 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概就像在日本的「台灣拉麵」一樣,身處於台灣的「福州乾麵」也有點異曲同工之妙的味道。

中原福州乾麵 - 9

放眼望遍台灣,還真沒看過哪裡有在賣所謂的台灣拉麵,

雖然沒親身去過福建福州,但聽說那邊也是找不到福州乾麵這種料理,

差不多感覺的東西有是有,畢竟是乾麵嘛,基本幾個元素總是有些相似之處,

但要完全一模一樣,白淨的細麵加上簡單的調味,一點油或許一小匙味精,

最後再撒點蔥末上桌,而最重要的調味則是操控在食客手中,

烏醋、乾辣椒末、辣椒油,用量多寡好吃與否五成以上各憑本事,

這般模樣的料理,我們台灣人理解的「福州乾麵」,則是誕生於台灣的味道。

中原福州乾麵 - 15

至於台北的福州乾麵集散地之一莫過於小南門、建中一帶的中正區,

這次挑中就在小南門 (重熙門) 迷你圓環旁的中原福州乾麵,

兩者距離步行僅僅一分鐘吧,其實不單只有中原福州乾麵,

鄰近且名氣差不多的乾麵店家還有樺林乾麵及阿喜蛋包麵,每一家各有擁護者,

對我來說基本上都是可以簡單吃便宜吃口味還行的乾麵選擇,

對了,而且中原福州乾麵和樺林乾麵雖然週末不營業,

但平日透早就開門,連下午都有開一路到傍晚,也是有它方便之處。

中原福州乾麵 - 17

中原福州乾麵 - 13

中原福州乾麵緊臨一家小館子,兩家招牌都是紅底白字,很好辨認。

文章標籤

Cindy 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薄荷不單只是用在飲料或甜點上,適量地使用在鹹食料理中別有一番風味,

加上這陣子熱的不得了,來點清新的薄荷入菜,

在本來的鹹鮮調味中多一抹清爽的香氣,再合適不過。

 

巴西里薄荷醬風味雙色櫛瓜義大利麵 -

巴西里薄荷醬風味雙色櫛瓜義大利麵 - 3

食材 (兩到三人份)?

  • 250克 義大利麵
  • 300克 鮮蝦
  • 半根 綠櫛瓜
  • 半根 黃櫛瓜
  • 半顆 檸檬
  • 些許 橄欖油
  • 些許 鹽
  • 1大匙 酸豆
  • 2瓣 大蒜
  • 1杯 巴西里葉
  • 1杯 薄荷葉
  • 些許 陳年帕瑪乾酪 (可用可不用)

 

作法?

蝦子剝殼去腸泥,我是直接使用挑好的蝦仁所以沒有多餘的蝦殼,

有蝦殼的話可以先用點橄欖油熱炒,讓甲殼的香氣融入油中,

最後再把蝦殼過濾掉或挑掉,剩下的油再接著用來爆香。

巴西里薄荷醬風味雙色櫛瓜義大利麵 - 8

巴西里葉和薄荷葉切碎備用、大蒜剝皮後切成末,

綠櫛瓜和黃櫛瓜切除頭尾後切成段再切成細絲。

巴西里薄荷醬風味雙色櫛瓜義大利麵 - 9

準備一大鍋水,轉大火,撒入幾撮鹽,

水滾後下義大利麵,快煮好時先預留一杯煮麵水。

 

煮麵的同時平底鍋也跟著上場,倒入兩大匙橄欖油或爆香蝦殼的油,

文章標籤

Cindy 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哎啊,發文速度趕不上夏季日頭赤炎炎的攻勢,

明明六月中六月底左右才剛吃到蘆洲著名小吃之一的阿平切仔麵,

沒想到不到一個月後老闆受不了這悶鍋般的氣候凍袂條要跟著放暑假啦,

會一路休息到九月,食記只好先寫起來等,

是說現在全球氣候亂糟糟,等到九月時都不知道天氣是否依舊熱得不像話。

蘆洲阿平切仔麵 - 4

去吃切仔麵那天也是熱呼呼,不過至少是上午阿平才剛開始營業的時間,

完全避開可能突然暴雨的時間,而且內用還有開冷氣。

蘆洲阿平切仔麵 - 17

蘆洲阿平切仔麵 - 16

再加上非中午用餐尖峰,座位空空鬆鬆的,

算是難得在很舒適的設定下吃了一頓國民美食小吃。

蘆洲阿平切仔麵 - 18

蘆洲阿平切仔麵 - 13

菜單,劃數字 1、2、3 的是我,老大一直叫我記得要用正字標記點單但一直改不過來 - 

蘆洲阿平切仔麵 - 15

有些小菜老闆會主動加甜椒醬,但如果想要有辣椒本尊的辣椒醬的話店家存放在冰箱裡 - 

蘆洲阿平切仔麵 - 14

比較像多一個鮮明辛辣的佐料,實際上的刺激辣度倒是還好,

單純大塊的辣椒末看起來嚇人而已。

文章標籤

Cindy 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