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天老媽才跟我說想吃碗切仔麵。
大概就是一個日常般的存在,很親切,很隨興,
想簡單吃吃或是直接澎湃地點上整桌黑白切,都好,沒什麼負擔,
每天吃也行,太久沒嚐到時也會偶爾興起一個想來碗切仔麵的想念,
就像老媽天外飛來一筆,在一個很不搭嘎的時刻忽然跟我說她想吃切仔麵。
她這一講換成我也好想吃切仔麵,不對,更精確的說法是我想吃陽春麵加一堆小菜,
原來想吃切仔麵這事可能還具有傳染性。
幸好常走跳的區域就有這麼一家切仔麵,
位在興安街上由家庭號經營的小吃店,
算是招牌嗎?鵝黃色的壓克力板用幾個大大的紅字寫著「陽春麵滷菜」,
日子一久大家直接冠上路名,稱它作興安街陽春麵。
每每開車經過,由店面延伸至小公園的道路上一排桌椅總是坐滿客人,
老遠看就知道陽春麵有沒有開,
前陣子開始可能街坊有雜音,不再於外頭擺放桌子小板凳,
也好啦,把道路還給行人,
這狀況還算能應付,許多客人索性外帶,
真要內用,現在只好乖乖等待麵攤正後方的位置,
空間不大,想吃就忍耐些,或是盡量挑快六點才剛要開始營業的時間來人最少。
牆上菜單 -
黑白切的部份就自個兒去攤子前邊看邊點。
味道大致上和一般生意不錯的麵攤相去不遠,
不過在乾麵、湯麵中或多或少都會加一點沙茶醬調味,也算是他們的特色,
陽春麵的湯頭,我覺得本質上算偏微清淡的方向,
不會明顯強烈地嚐到大骨熬出來很濃郁的風味,
但多了那小匙沙茶醬再加上油蔥助陣,配著黑白切吃反而剛剛好。
黑白切的種類也很豐富,
個人習慣的基本款為油豆腐、海帶、嘴邊肉、生腸,
有白蘿蔔的話也是必點,其它就看當下心情決定。
用餐期間聽到不少客人會外帶鴨胗和鯊魚,正好是兩樣我從來不會主動點選的食材。
餛飩湯 -
街坊鄰里間有個像是興安街陽春麵的存在,我認為是種「需要」,
這是不少台灣人熟悉的味道,琳琅滿目的滷味小菜滿足大家不同的需求喜好,
簡單一碗拌麵、陽春麵溫暖身心,再怎麼奢侈的吃都還算在好應付的範圍內,
在這個什麼都漲的時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麵攤配合著街坊居民熟悉的招呼聲,
動作迅速精準的點餐、出餐、買單,是個讓人覺得安心的存在。
興安街陽春麵雖稱不上是最強麵攤,但每每吃完總是頂著踏實又滿足的肚子與心情回家。
我自己一飽陽春麵黑白切的口腹之慾,那老媽當初想吃的念頭呢?
話講完沒隔幾天,我正好帶她去士東市場買菜,樓上就有攤切仔麵,
惦記著她的願望,二話不說就這攤坐下來,
結果她點了一碗餛飩湯。
美味指數:★★★☆☆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服務態度:★★★☆☆
整體環境:★★★☆☆
回訪率:100%
興安街陽春麵滷菜
台北市中山區興安街76-2號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 6:00 p.m. ~ 12:30 a.m.
*之前有隔週休星期六,造訪前建議拿捏一下日子
*Courtesy of Google Maps
延伸閱讀:
興安街美食第三彈 - 原民生東路日料禾鮨,新址外帶餐盒供應中
興安街美食第四彈 - 沒什麼好挑剔的「又一間商行」SPAGHE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