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過美式鐵板燒,至少在電視上有看到過?
就是那種花樣很多,鐵板燒師傅好像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一下子煎鏟在手裡飛來換去,不出一會兒又用食物變把戲,冒煙噴火什麼都行,
吃頓飯像看秀般橋段精采不斷。
這種很歡樂的鐵板燒早年,是我出生以前的事,在美國由 Benihana 餐飲品牌發揚光大,
在美國能做起來並不意外,畢竟民族性不同,
高互動性的餐飲形態很合美國人的喜好,一頓飯下來師傅、客人都笑哈哈的,
類似模式放到台灣不見得會成功,
有極大的可能鐵板燒師傅變出一堆花招,底下客人過於靦腆沒啥反應,
氣氛吵不起來可尷尬的。
Kamekona 哪來的勇氣在台北安和路精華地段開店,還是走歡樂型鐵板燒的路線?
每每經過似乎生意還不錯,好奇心驅使下挑了個週末訂位,和好姐妹一起去一探究竟。
櫃檯小物 -
說是美式鐵板燒,但又多了「夏威夷」的元素,
可以從店家裝潢、菜單設計風格略知一二,
餐點也有不少夏威夷料理,像是醃漬生鮪魚、午餐肉、太陽蛋漢堡飯 loco moco 等。
以套餐模式呈現,客人基本上只要選擇主餐食材及加價購的部份,
大至上感覺和初魚系列相似,但整個價位會再高一些些,
基本起跳一個人 $2,480 + 10% 服務費。
店內總共有兩區鐵板燒的座位,那天後半部是大組客人,圍一圈都是自己人特別熱鬧,
對比之下我們這區相對安靜許多,還有小情侶來慶生。
師傅先把蒜粒煎起來備用。
待我們這半部客人全入場後,師傅開始跟大家寒喧幾句,
也順便告知待會用餐過程中會有火焰和煎鏟碰撞的聲響,
確認一下在座客人的耐受度,避免有些人沒心理準備會被嚇到。
確定都沒問題後果然就開始了。
對了,Kamekona 中午不營業,但晚上會做兩個餐期,
另外還有提供簡單的餐酒選擇 (喝酒不開車),
我和朋友各點了一杯調酒,莓果風味的 Lanikal wave 及椰奶風味的 piña colada,
Piña colada 等了好一陣子才上桌,中間有詢問服務人員,說是冰沙要花點時間。
等沒問題,但前後兩杯調酒出現後,
只能說飲料絕對不是 Kamekona 的強項,可能還有扣分的反效果。
前菜:夏威夷醃漬生鮪魚 -
海鹽堅果、飛魚卵酪梨、韓式泡菜三種口味,
醃漬生鮪魚是那天在 Kamekona 第一個吃到的料理,
記得當下心情是覺得還不錯,至少走和其它家鐵板燒不太一樣的路線,
而且調味比較重,又融入一些創意的搭配,對接下來的料理多了一點小小的期待感。
前菜:湯品二選一 -
有法式洋蔥湯或番茄濃湯,我和友人都挑了法式洋蔥湯,
湯頭可以再濃一點,但也不差,加上如鳥窩般的呈現方式有用心,讓它過關就是。
享用熱呼呼的洋蔥湯期間師傅也沒閒著,
先是堆了一個會冒煙的洋蔥圈火山,用煎鏟從這頭推到另一端,就像蒸氣火車般駛過去。
緊接著準備最後一個前菜火焰鮮蝦 -
絕對是當天的重頭戲,師傅還預先問了一下大家火要大還小,
明明我們這區互動性沒那麼高,竟然包括我在內好幾個人脫口而出立馬回覆「大」!!
是有多想要看那火整個燒起來。
果然不負眾望,很棒很棒,這火焰很 ok。
火焰消下後顯露出來的是我們的前菜鮮蝦串,
說是以露營為發想,裡頭摻了一小塊午餐肉。
待會要登場的海鮮食材 -
師傅又開始玩起來,這次是拋飛蝦尾的戲碼,
一下子飛到衣服口袋裡,一下子飛到廚師帽上,
雖然說這也是歡樂型鐵板燒的例行花招之一,但我個人比較不喜歡這一套,
總覺得食物碰到衣物好髒的感覺,還油膩膩的。
要了個濕紙巾 -
澎湖紅甘 -
剛才的鮮蝦和露營有關,這裡作為延伸,說在露營後來去釣魚,
擺盤前魚肉還用備長炭燙了一下增加香氣,
搭配白酒蒔蘿醬、紅藜麥、菲達起司,
和最開始的生鮪魚類似,店家有用心,拚湊出較少見的風味組合,
味道算有新意,厚厚一片紅甘資質也不錯。
晚一點才會出現的主餐食材先露個臉 -
當天我覺得最好吃表現超出預期的料理 -
南非活鮑魚 -
加價購可以升級成龍蝦,幸好沒這樣做,
這鮑魚柔軟多汁,料理生熟度精準完美,
原來一開始師傅煎好的蒜末用在這裡,鋪在鮑魚上配著吃,
香氣足,本以為強烈的蒜香會蓋過鮑魚,
結果可能因為越咬越透汁,看似清淡的主食材依然能不斷翻出鮮美滋味,
更別說一旁還有表面煎到微恰的鮑魚肝待命助攻。
吃完鮑魚還有生蠔 -
另外大家的主食牛排也先進入一階段表面煎香靜置中 -
愛爾蘭生蠔 -
這道的搭配也很妙,綠色碎末竟然是芥蘭菜,
本以為會礙口,切脆後可能加上有小心挑選較嫩的部份,倒沒這個困擾。
小湯匙上則是用 Tabasco 及橙醋醬製成的小晶凍,
為微烤過的生蠔帶來酸、鹹、辣的調味,
話說有沒有注意到那個小湯匙是金色的?
服務人員說是可以讓客人含著金湯匙啦。
二次回煎後的主餐牛排出現 -
我選了 CAB 頂級肋眼,另外加價 $250 的鴨肝,
牛肉本身表現就中規中矩,至少不如海鮮食材來的驚豔,
但至少在醬料上店家再度力求不同,提供用羽衣甘藍及紅酒醋製成的青醬,
比較偏向拉丁美洲的搭配方式,一抹酸可以抗衡大塊牛肉的油膩感。
其它佐料還有牛肉汁、蒜片、夏威夷火山鹽。
把雞蛋當成乒乓球在拍弄的師傅 -
最後雞蛋置中落下卡在煎鏟側邊,
緩緩流出的蛋液正好當成鐵板上作畫的素材,為壽星畫了個愛心及 HBD 字樣在中間。
手氣也不是每次都這麼順,師傅共畫了兩次,過程中多了好幾顆失敗的破蛋,
也因此接下來的炒飯是蛋量爆多的版本 -
當然師傅有先問過大家再試下去的話屆時炒飯裡的蛋量會太多有沒有關係,
或許是蛋真的太多了,完全吃不出鐵板炒飯那種熱騰騰的香氣,
更別說摻在裡頭的燻烤豬肉,我只吃得到蛋,
這個不能怪師傅就是,是我們這區客人硬要看兩次蛋汁作畫的表演。
友人不是選炒飯,而是太陽蛋漢堡飯 -
不過底下塑成圓形的米粒裡壓得死死的,光用看的就覺得不是很好吃。
進入餐後的甜點、咖啡或茶 -
甜點分別挑了棉花糖巧克力及 malasada 百香果甜甜圈 -
甜點想必也不是店家的強項。
Malasada 是一種葡萄牙的炸麵糰點心,我沒吃過道地版本,
在 Kamekona 嚐到的感覺非常像台灣的炸雙胞胎,根本一模一樣,
可以沾著熱熱的百香果醬一起吃,至於旁邊兩小根棉花糖比較像是玩樂性質,
客人可以試著透過燭火去烘烤,微上色的程度即可。
我和朋友一人試了一支,嗯,哪支是誰烤的不好說。
接近餐期尾聲,服務生拿出烏克麗麗,誒,要幹麻?
原來是為了同桌壽星,大家開始又彈又唱歡樂地唱起生日快樂歌,
我覺得至少 60% 的台灣人在這當下是害羞不會跟著起舞的反應,
果然沒錯,店家也不是傻瓜,早就料到可能會冷場的局面,
才會請來一批熱情無比的服務人員,
只要他們自己工作人員歌聲夠大夠 high,任何尷尬情緒都能隨之化解,
其實師傅在鐵板上變花樣時也是,都會有工作人員在後頭驚呼配音,哇嗚~嗚哦~耶呼~之類的,
啊,原來這就是 Kamekona 的勇氣來源,
只要自家人撐得住場面,在台北開家歡樂型鐵板燒絕對沒問題。
踩點結果出爐,看友人表情也能猜出來,這種嘻嘻哈哈的鐵板燒好像沒辦法,
至少不適合早已過了青春期許久的我們,
而且現階段會更重視料理的整體表現,想必要往更精緻的那一端走才會比較合味口,
但不適合我們不代表 Kamekona 不適合其它人,
如果是一群年輕 high 咖來吃飯應該會很好玩,整場歡聲雷動熱熱鬧鬧慶生更棒,
倒也挺樂見台北多了另一種享受鐵板燒的選擇。
美味指數:★★★☆☆
服務態度:★★★☆☆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整體環境:★★★☆☆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回訪率:65%
Kamekona Hawaii 鐵板燒
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29號
(02) 2704-2504
Facebook:Kamekona
營業時間:每日 5:30 p.m. ~ 10:00 p.m. (晚上共兩個餐期)
*Courtesy of Google Maps
其它鄰近美食:
The Slice Shop - 平常愛吃酸種麵包的話,這個你應該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