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想吃魚擺擺,結果因為才兩個人算是軟軟地吃了一個閉門羹,
雖然只是平日中午比較冷門的時段,我還「利誘」說一定會點滿點足四人份的低消,
不行就是不行,也罷,店家有自己的規矩,我再想想辦法就是。
等著等著終於機會出現,這回成功集結四個人,還是都很會吃辣的四個人,
整個訂位過程超順利,看來人數還真是造訪魚擺擺的最大門檻,
後來上網試按了一下店家的 inline 訂位,須知寫著「桌位較少優先給四人以上訂位」,
真的人數不足的話「當天」才會開放四人以下訂位,
這種無法提前確認的訂位方式超不適合我,
但如果有人也是想吃又湊不夠人的話,至少當天仍有機會,碰碰運氣吧。
行前店家交代想吃什麼鍋底先通知他們一聲,我們討論後決定九宮格重慶鍋底,
最簡單的方式形容就是切成好幾格的大陸口味麻辣鍋,
其它還有像是魚火鍋、金湯酸菜魚、白湯部份為鹿茸菌菇湯的鴛鴦鍋,
魚口味並非我們心心念念的東西,畢竟就是想吃個重油重辣以內臟為主的料理,
沒花多久時間,大家全數同意下好離手九客格重慶火鍋。
會想吃魚擺擺除了圖它的火鍋,其實很久以前我們幾乎也是同一批人去過老罈香,
真要說以川菜為主的老罈香才是始祖,料理香嗆帶勁,爾後才又開創第二品牌魚擺擺,
既然最早對於老罈香的印象不錯,魚擺擺自然也成了我們聚會餐廳的選項之一。
只是沒想到光是喬時間就搞了好一陣子,加上之前和店家營業時間一直搭不起來,
一拖我算算,至少又一兩年光陰吧,
是也沒關係啦,期間我們一行人還是吃了不少別家的好東西。
走進魚擺擺後倒也能理解為什麼店家偏好四人以上的訂位,
幾乎全是四方形大桌,只有結帳櫃檯那邊有小小一排適合單槍匹馬或兩個人的座位。
雖然訂位人數有點麻煩,換來的是實際用餐環境的舒適度,洗手間也挺乾淨,
感覺魚擺擺有砸點錢下去裝潢,地板還嵌入會變化顏色的燈條,
微微的夜店風,所以我的照片一下偏紅一下偏綠,兇手就是地上熱鬧的光源。
火鍋剛上桌時還有結塊的牛油,待加熱散化開後才卡上九宮格的支架。
店家早以備好基本油碟,裡頭滿滿的香油和蒜末,
記得也要去中間醬料區再自行調配一下,魚擺擺的醬料區沒有提供額外說明,
我把之前去辣吉點吃串串鍋時的註解貼過來,方便參考:
香油、保寧醋、蠔油、蔥花、蒜末,還特別註明吃麻辣鍋的話千萬不要用醬油,怕太鹹。
食用指南,看看就好有點概念,
通常一堆人吃火鍋到最後都沒在管什麼建議,不要煮糊了就好 -
另外加點左上方那盤乾碟,裡頭有花生、芝麻、辣椒等辛香料,
可以混合後用食材沾著吃,就像是一盤乾的佐料一樣,直接而強烈的香氣很適合內臟類食材,
但我是刻意點乾碟做個實驗,再次證明比起乾碟,我還是喜歡油碟那多了一層滑潤的口感香氣,
這個沒有一定,合自己口味吃開心最重要 -
人多確實有它方便的地方,也不用擔心會吃不完,
看到任何有點心動的項目直接點下去就對了 -
其中幾道擺盤有花點心思,像是感覺地位崇高的白蘿蔔片和用冰塊墊底堆成一座小山的黑毛肚片。
18 天台灣生啤酒,記得喝酒不開車 -
對很多人來說台啤不管哪時喝都能帶來清新暢快的感覺,
可惜我只有在最開始火鍋料都還沒煮熟時喝的最過癮,冰冰涼涼,
待中場吃到一半整個麻度辣度都上來後,這時喝啤酒會越發苦辣,
只好像個小孩子一樣乖乖換回我甜蜜的涼茶加多寶。
有些特別的食材不妨試試看,像是牛蛙!
可惜問了一下全桌只有我敢吃牛蛙,不想整個肚子都是蛙肉只好作罷。
至少還有比較親民版的配料,例如脆脆的鹿茸菌和貢菜,可以下鍋久煮一點幫助入味。
台灣市面上越來越常見的牛胸,咦?現在寫文章才發現我們怎麼都是點些脆口的食材 -
麻辣牛肉一定要點起來 -
首先帶點厚度的肉片吃起來肯定過癮,而且說它麻辣還真不誇張,
雖然整個火鍋已經紅通通的,但煮下去後真正有殺傷力的原來是麻辣牛肉,嗜辣的人鐵定會愛。
怕肉片沉到鍋底的話可以利用一下店家這個像是關犯人刑具的東西,
手稍微施個力就能輕鬆開合,意外好用 -
吃九宮格火鍋就是這樣,雖然說正中間那格火力最旺空間也最大,是最好用的一格,
但畢竟我們點了不止一份,因為太涮嘴又再加點第二份的紅薯寬粉,
也只有中間那一格才能剛剛好把一整杯寬粉給倒進去,因此剩下四周共八小格的下料空間。
本來一開始還會互相幫忙顧一下需要快煮的食材,後來方向太卡沒那麼方便打撈,
演變到最後索性大家各自顧全最靠近自己的格子,
要吃什麼自己來,喜歡 Q 一點還是軟爛一點的也是自己要照顧好,
忽然有種,極度迷你版獨立麻辣涮涮鍋的氛圍,倒也有趣。
養生黑豆凍豆腐記得點起來 -
這可是能夠吸飽湯頭風味的狠角色,也是我藉料喝湯的好方法,
而且正好豆腐可以稍微舒緩一下麻與辣帶來的衝擊,還能化解一點油滋滋的感覺,
對了,吃這種鍋我們下意識在撈取食材時不是都會避開裡頭的香料嗎?
但是如果有盛到薑片的話千萬別放過它,這還是友人發現的好物,
半信半疑試咬個幾口的確好吃,沒有老薑的辛辣,更像是嫩薑片吸飽麻辣湯頭的味道。
很酷的大刀腰片 -
兩種切法雙重口感一次滿足。
別看它這麼大一片,燙完後會縮小一點。
想再追加個什麼,再次端倪菜單後決定來份沒看過的玩竟兒蒜香掌中寶串串 -
聽友人說明才知道原來是雞瓜中間圓圓胖胖的肉墊,也叫做雞脆骨,
之後上網查資料,也有商家會拿雞腿雞翅關節軟骨口感類似的部份替代,
畢竟一隻雞才兩支瓜,雞瓜肉墊只有兩個,用關節軟骨的話數量可多了。
我沒這麼專業,無法判別魚擺擺的掌中寶屬於哪一種,
只知道吃起來真的就像一點骨邊肉帶著或大或小軟骨的口感,
三四塊裡頭可能還會碰上整個都是肉的,像是土雞腿肉的彈牙質地,咬到有種中獎的感覺。
追加一份重慶炸酥肉 -
結果等了好久才上桌,可惜最後的壓軸好料不對胃口,
感覺很道地,但也因為作法忠於原味在麵衣裡混入不少花椒粒,
每咬一口都會吃到至少兩顆的量,搞得我吃一口都得麻上幾分鐘,
這股麻向來不是我偏愛的味覺體驗,自然被我棄之一旁,讓朋友解決它吧。
不虧是熱鬧的中山區,越晚人越多,
我們剛踏進魚擺擺時還沒什麼客人,也是一直到快要買單離開時才開始客滿,
走出店門外時更誇張,畢竟店家位在台北熱炒戰區長安東路上,到處都是人。
我們一行人慢慢地往中山捷運站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喧鬧的聲音沒少過,更讓人訝異的是穿過各大熱炒餐廳後人更多!?
這什麼情形?我知道現在中山區超熱門,但快要滿出來的人潮也太誇張,
是說我也很久沒有晚上在這種充斥著年輕人的地區閒晃,
偶一為之還行,有種滿滿活力感的能量注入。
美味指數:★★★☆☆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服務態度:★★★☆☆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整體環境:★★★☆☆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回訪率:70%
魚擺擺 (重慶九宮格火鍋)
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87號
(02) 2567-3131
Facebook:魚擺擺
inline 線上訂位連結:魚擺擺訂位 (店家偏好四人以上訂位)
營業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 12:00 noon ~ 2:00 p.m.、5:30 p.m. ~ 10:00 p.m.
星期一公休
*Courtesy of Google Map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