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幾乎什麼都願意嘗試的愛吃鬼,真要偏心講一個很喜歡很喜歡的菜餚,
可以天天吃都不會膩的那種,想想大概就是各種咖哩料理吧,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連續四五天都在吃咖哩飯,毫無怨言每天都很期待著晚餐的咖哩時光,
長大後對咖哩依然始終如一,
就連偶爾去金春發那種牛肉料理專賣店,炒咖哩牛肉麵當然是必點項目,
也幸好食量夠大,咖哩牛肉麵吃完了還有空間炒幾道菜配飯吃。
總之雖然不是專家,但對咖哩的喜愛用咖哩控來形容還算說的過去,
這麼熱愛咖哩,前前後後當然也吃過不少基隆著名的在地小吃之一「咖哩炒麵」,
滿滿的咖哩醬巴在麵條上,整盤黃澄的色澤在我眼中閃閃發光,
雖然金春發也有咖哩炒麵,但和基隆的版本感覺不太一樣,
金春發咖哩炒麵像是以牛肉香為主,咖哩為輔,可以概括性的說肉香和咖哩香氣佔比 1:1,
而基隆的版本配料存在感比較低,咖哩醬是撐住大局的主將,
兩者各有千秋,不管哪一個我這個花心大蘿蔔通通都喜歡。
幸好基隆版咖哩炒麵的癮頭上來時不見得要遠程拉去當地,
台北市區內就有家以「基隆麵食館」為名的餐廳,
位在青島東路上,捷運坐到善導寺站後步行五分鐘的距離,
不僅能夠就近解解咖哩炒麵的饞,這回發現店家還有古早味的番茄蛋包飯,
一個辛香過癮、一個酸甜懷舊,二話不說當然兩個通通給它點下去。
平日下午 1:30 左右抵達,正好避開尖峰時段,
但期間陸陸續續有零星客人上門,其中還不少是外帶蛋包飯,
看來這個古早味番茄蛋包飯的愛好者不只我一個。
過了正午時段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獨享四人桌,坐的舒舒服服。
仔細研究菜單,在眾多家常料理之下還出現了鵝肉麵,也可以單純切點鵝肉,
差點衝動想加點,但知道基隆麵食館份量沒在客氣,
最終理智戰勝,也幸好沒讓貪心的念頭得逞,
因為光是炒麵加蛋包飯基本上近乎七八分飽,再多任何一道主食萬萬不可。
基隆天婦羅 -
既然打著基隆的招牌,看到當地常出現的小吃美食炸天婦羅當然不能放過,
心想如果也有如蛋捲形狀的吉古拉就更完美了。
天婦羅剛送上桌,貓舌頭的話千千萬萬別急著吃,它超燙,
好不容易呼了幾下咬一小角後又得哈氣舒緩口中的熱度,
燙是燙,熱騰騰地吃上幾口確實過癮,
真的凍末條再趕快補上一點清涼微甜的醃黃瓜,
天婦羅又厚又 Q 的口感,炸過後甜度還會再上來一點,
我向來對天婦羅這食材抱持著可有可無的心情,
但如果炸完剛起鍋,熱呼呼地又是如此肥厚的口感倒也不錯。
餛飩湯 -
結果湯也超燙!
蛋包飯 -
好久沒看到古早味風格的蛋包飯,講真的這個蛋包飯對上日式鬆軟的蛋包飯,
我還是偏好這種把蛋煎到恰恰香香的版本,
有時候飯炒得好的話除了蛋的焦香還會多一抹鑊氣,
配上酸甜的番茄醬調味,像是集結小孩子口味及大人喜好於一身,很好吃。
基隆麵食館的蛋包飯就是有點偏向我喜歡的古早口味,只是鑊氣沒那麼重,
煎蛋底下簡簡單單的炒飯,而隱藏在其中有個解膩的好幫手洋蔥丁,
吃個幾口都會咬到它,時不時爆出的爽脆讓蛋包飯更加耐吃。
差點被蛋包飯搶過風頭的咖哩炒麵 -
不是拍照角度的問題,是它份量真的大,而且配料還給的不少,
雖然在咖哩香氣上或許不太能拚過一些基隆在地人氣店,但絕對仍是盤好吃的咖哩炒麵,
能吃辣的話記得去櫃檯那邊補點生辣椒,勇敢拌到麵裡頭後風味至少加五分。
那天的燙青菜是地瓜葉 -
感謝底下夠鹹的滷汁,這是盤很夠味的燙地瓜葉,
嚐起來幾乎像是瓜仔肉飯的滋味,如果當初是點白飯的話很有可能會醬汁再利用,
淋個好幾匙到飯裡頭扒著享用。
香菇肉焿湯 -
猛一看還以為是蛋花玉米濃湯,
其實比起一般預期中肉焿湯的味道,它還比較像柔和版的酸辣湯,辣度微乎其微的那種,
這道似乎可以跳過,尤其是肉焿本身,別的湯款應該會更好。
前不久才在新竹藝軒私房料理吃了一桌以三個人來說算豐盛的午餐,
零零總總算下來才 $1,040,看到帳單時還嚴重懷疑店家是不是漏算哪一道菜,
但至少那是在新竹青草湖附近,偏離市中心的餐廳實惠一點還在理解範圍內,
這回可是在台北市中正區,雖然也算是小吃家常菜,至少提供了位置夠大的桌椅還有冷氣吹,
結帳結果我和老大這一餐 $410,又是一個好划算的價錢,
份量還多到差點吃不完,當然我貪心點太多也是原因之一,
且慢!貪心點太多也才 $410,實在佛心來著。
美味指數:★★★☆☆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服務態度:★★★☆☆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整體環境:★★★☆☆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回訪率:80%
基隆麵食館
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3號
(02) 2393-8278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 10:30 a.m. ~ 3:00 p.m.、4:00 p.m. ~ 8:00 p.m.
星期日公休
*Courtesy of Google 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