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中文造詣馬馬虎虎,難得下標還會想到可以用「翹楚」二字,
這才聯想到前陣子的笑話,反正挺有趣的就分享一下,
我在 Instagram 上放了幾張去丹麥旅遊前吃的壽司午餐,寫道:
「掐指一算,上次吃壽司是一個月半 / 一個半月前的事了,
欸,月半還半月,中文怎麼這麼差。」
留言中有人幫我一語突破盲腸,他說:
「如果上次吃壽司就是一個『胖』事....那真的是吃太多貫了。」
觀察力真好,的確,一個月半就成了個「胖」字,這樣可不行,
多虧這個人留言點醒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此以後都會牢牢記著要用一個半月而不是一個月半,
不然真胖死自己。
那在我這個偶爾會腦筋打結的情況下,是什麼誘使「翹楚」二字的出現?
Wagyu Mania 的厚切牛舌跟橫隔膜,這兩個絕對是觸發我直接聯想到翹楚的最大原因,
不單是尋常的厚切牛舌跟橫隔膜,
這兩個部位通常在有一定水準的燒肉店都滿好吃,
一個肥厚口感迷人,另一個則是滿盈著牛肉香,
但 Wagyu Mania 的厚切牛舌跟橫隔膜還多了一個強項 - 多汁,
特別是最開始咀嚼的那幾下,汁液隨著壓力滲出,
每咬一下又再多擠出些肉汁,從頭到尾,直到我吞下口中那塊肉,
我猜一方面是食材及燒烤功夫,另一方面可能和備料手法有關,
出乎意料的 juicy 大幅為 Wagyu Mania 加了不少分。
Wagyu Mania 五點就開始營業,
我們太早到,鐵門還沒全拉開,索性先在附近晃晃。
發現面對大樓是麻雀午後聚會聊天的大本營。
不虧是樂利路,這整街上看起來好吃的店家還真多,
還發現一家名為「午冬」的甜點咖啡店,質感不錯,改天找個機會去試試,
正五點時再次來到 Wagyu Mania 店門口,
鐵門已拉上,和善的店員立馬幫我們帶位。
環境小巧精緻,也整理得相當乾淨,完全沒有一般燒肉店油膩膩的感覺。
畢竟也才五點,我們成為店家第一組客人,
其它客人差不多是在六點後才出現,有種偽包場的感覺。
老大本來想試試這款號稱日本奢華啤酒 Rococo (記得喝酒不開車),
可惜前幾天完售,改喝使用越光米釀製的越後啤酒。
我老樣子,梅酒配燒肉最對味,挑了沒喝過的鹿兒島知覽茶上等梅酒。
雖然個人偏好較酸的梅酒,但這支調性分明也挺有趣,
嚐起來綠茶和梅酒的力道對等,造就清爽的風味。
料理菜單 -
基本該有的都沒少,不過要注意這裡沒有提供雞肉,
另外喜歡內臟的話,店家有提供牛大腸、牛肚樑、牛百葉、牛心管,
特別是牛心管顯少在其它燒肉店看到,
明明老大不太吃內臟,還是忍不住點了一份待會自己努力消滅。
白菜泡菜及柚子蘿蔔 -
兩樣都有打到痛點,泡菜入味得恰到好處,不至於醃太死滿是辣椒粉的滋味,
白菜的爽脆仍在,微微的辛香是搭配富含油花燒肉的好夥伴,
柚子蘿蔔走的是更清新的路線,而且爽脆度又再翻上一層樓,
如果說白菜泡菜有推助燒肉的作用,反之柚子蘿蔔是解膩的好幫手。
胡麻沙拉 -
除了選用柔軟的生菜葉,黃瓜也切成薄片,整體口感柔順溫和,
加上均勻混和著討喜的胡麻醬,是那種很容易不知不覺一口接著一口吃下的沙拉組合。
好啦,有足夠的蔬菜打底,接下來吃再多燒肉都不會有罪惡感。
牛舌厚切 -
不論去哪家燒肉店,只要有厚切牛舌都是我必點的項目,
對於這個部位的經驗值算是相當高。
全程由店員代烤,我們輕鬆吃就好,
前半場只有我們一組客人,出餐及烤肉時間掌握得宜,
烤功也不賴哦,看那兩塊牛舌表面微焦香的程度就能略知一二,
後半段開始比較忙了,但仍會時不時注意我們用餐的步調,
就服務及燒烤功力來說完全過關。
先吃一塊原味試試,啊!這是怎麼一回事?
厚切牛舌飽滿柔嫩的口感我知道,很多燒肉店的牛舌都能達到這樣的水準,
但它也太多汁,就像我開頭說的每咬一下都可以感覺到汁液從肉塊中滲出,
還不單是頭一兩下,這滲汁的情形一路持續到我把它給吞了,
給自己留點餘地,把第二名好吃的厚切牛舌寶座頒給 Wagyu Mania,
真要講第一名是誰我也不知道,只是俗仔不敢直接說第一名怕遺漏了什麼。
當下是老大 hold 住我先別加點,之後還有好多其它的部位會陸續上桌,
可惡,早知道一開始就直接點兩份,
每人吃兩大塊對我這個熱愛厚切牛舌的人來說也只是剛好塞牙縫的量而已。
牛五花 -
白飯來嘍!
其實想大口吃牛肉時 90% 會選擇燒肉而不是牛排館的主因就是想大口配飯吃,
我和老大一人一碗,Wagyu Mania 的飯量對我們來說略顯不足,
接近後半場時老大還問我要不要再點一碗分著吃,兩個都是飯桶無誤,
之前他 hold 住我不能追加牛舌,這回換我卡住他不準加點白飯,
最後可是有仁當咖哩飯當壓軸,乖乖忍耐。
菲力 -
沒有特別訊問店家,但看起來和吃起來感覺 Wagyu Mania 好像會稍微醃製部份肉款,
喜歡吃原味的人先別緊張,額外調味的力道其實輕輕點到為止而已,
像是有些日本料理會把魚肉和昆布貼合在一塊,放置一段時間後可以加成魚肉的鮮美,
也有點像是中式料理打水的做法,
我想 Wagyu Mania 的目標也是如此,志在強化本來就頂級的牛肉,
打通任督二脈,而不是粗暴地用外在力量輾壓過去。
以軟嫩著稱的菲力,在店家巧手準備及燒烤後幾乎達到半化於口中的境界,
夾給客人時刻意將肉片捲起,層層堆疊後一口咬下,
本來像是細胞快被肉汁撐開的張力再也頂不住了,直接宣洩在嘴裡,
同理厚切牛舌,這不僅只是塊柔軟的菲力,還更多了 juicy 的效果。
板腱 -
剛才的菲力烤完以小捲呈現,結果眼前的板腱更大捲,滋味如何可想而知。
在牛排出場前,店家選擇此時是烤山藥介入的最佳時刻 -
貝身牛排 -
中腹肉接近後腿肉的部位,但也不是垂下來肚肚的地方,
再中間上面一點,菲力附近,可以大略抓肚子、後腿、上腰的交界處。
第一次烤牛排以兩邊上色鎖住表面為主,不用烤透透,先放在一旁靜置一會兒,
第二次回烤,畢竟看不見裡頭牛肉的生熟度,這時就靠服務人員的功力判斷。
二次烤完後就不靜置了,牛排離開爐火後直接分切,感覺還不錯,成功過關。
附上山葵和蒜片搭配享用,一切都很好,
不過我自己會希望蒜片再多煎一下下,蒜香會更濃郁帶勁,
都要吃大蒜了,這樣比較過癮啦。
當天第二喜歡的橫隔膜 -
這次不用給自己留個後路,很確定這是我近幾年吃過最 juicy 的橫隔膜,
像是吸飽水份沉甸甸的海綿,在嘴裡每咬一下就漏點汁出來,
加上橫隔膜牛肉香較重,香氣加上多汁口感,是威力很猛的雙重爆擊。
草蝦,肉質肥碩彈牙,不過甲殼的香氣比較弱一些 -
牛心管 -
好奇心驅使點來試試看,
不虧是心管,連接全身上下相當重要的部位心臟,有著強而有力的咬勁,
很像極具韌性泡發後的魷魚絲但再多一點脆脆的質地。
頭一根兩份量剛剛好,老大有幫我挑了最小一根嚐個味道,剩下的我還是得親自解決,
第三根、第四根,下巴開始嚼到發酸,
單吃到最後可能會偏乏味,但多虧蒜末增香,當下酒菜挺不錯,
覺得三五好友聚餐的話一開始可以先烤牛心管,整場餐期慢慢享用,
中間等待烤肉時偶爾吃個一兩根喝點小酒,作為串場的好幫手還不錯。
老大口渴,追加了甜滋滋的信州晴王麝香葡萄風味蘇打 -
仁當咖哩飯 -
在點餐時店員就有提醒仁當咖哩飯需要多點時間準備,想要吃的話要提早說,
店家選擇在最後才送上仁當咖哩飯,有種吃日料時最後來個釜飯的感覺,
咖哩風味還不錯,各種辛香料中以香矛主導,濃郁的醬料裡會帶點檸檬香草類的芳香,
但比起醬汁,我覺得更醒目的是柔軟又實在的大肉塊,
幸好之前阻止老大加點白飯,這份咖哩下肚真的開始撐了。
不過甜點是另一個胃,最後加點冰淇淋最中餅 -
還好有加點,這最中餅不但造型可愛,是真的也滿好吃,
不走常見的日式組合,改用焦糖醬,滿滿濃郁的甜香滋味。
如果是清爽系的甜點,像是檸檬雪酪之類的,
在燒肉之後有解膩及清新口氣的作用,
換上濃密的焦糖及冰淇淋要的則是真正吃甜點的滿足感,
兩種各有千秋,而這回打到精髓的甜度,我很喜歡。
身為消費者其實很幸福,台灣市面上有水準的燒肉店選擇算多,
當然我們不要跟日本超強店家相比,
每次聽到有人說什麼「哦,我吃過日本的什麼什麼和台灣的根本沒得比」,
或是「哪一國的什麼什麼好吃多了」這類話語,太超過時真的有點反感,
台灣,我們在講台灣的餐廳,而且動不動就拿吃過某個國家最強的來說嘴,沒話接了嘛。
抱怨了一下,總之台灣燒肉確實不差,每一家各有特色,
大腕自從搬家後沒去吃過,就別提它,
其它像是胡同,烤大蝦真香、梵走多變創意路線、上吉服務強,
還有些店家忠於牛肉本味、有些米飯無人能及、有些則是牛肉以外的選擇多樣,
還有員工技術訓練也很重要,不論誰來烤火候都能精準掌握,諸如此類的,
如果心頭好在於肉汁及柔軟度,Wagyu Mania 絕對是首選之一。
美味指數:★★★★☆
服務態度:★★★★☆
整體環境:★★★★☆
回訪率:85%
Wagyu Mania
台北市大安區樂利路58號
(02) 2732-4106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agyumania
營業時間:
星期三至星期一 5:00 p.m. ~ 11:00 p.m.
星期二公休
*Courtesy of Google Maps
同年度燒肉食記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