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說變就變,這一兩年開始感覺到天氣的變化快速動盪,
並不是一天降個一度然後持續好幾天柔和地邁入秋冬,
而是在某個時間點 "嘩" 一下驟降,
可能昨天還穿短袖,怎麼隔天起床忽然得加件薄外套才能出門?
忽冷忽熱個幾回,現在看來秋冬時節正式展開,
來一碗容易料理風味清雅的雜炊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
鮭魚紫蘇雜炊 -
食材 (約七至八碗的份量)?
- 2大塊 去皮無刺的鮭魚排
- 3個量米杯 短米
- 6杯 雞高湯
- 6杯 水
- 20片 紫蘇葉
- 1包/120克 雪白菇
- 1包/120克 鴻喜菇
- 2顆 蛋
- 1大匙 鹽
- 1/2小匙 白胡椒粉
做法?
預先煮好三個量米杯量的短米,煮好後記得先翻鬆置於一旁備用,
也可以使用隔夜米或剩飯,輕鬆簡單就好。
人口少的話食材的量建議減半,然後菇類用量維持不變沒關係,
不然市售一包一包的菇蕈就這麼大,硬要拆成一半用也很麻煩。
鮭魚先蒸熟,放涼後用手剝成片狀,手剝完後的鮭魚量約兩大杯。
此外蒸魚後碗底會有些汁液,也是風味主要來源之一,待會可以一塊兒倒入鍋中熬煮。
切除菇類最底下的根部後撕成一根根,盡量分散開,
紫蘇切成絲,打散兩顆蛋備用。
取一個大鍋,倒入六杯雞高湯及六杯水,
不用全雞高湯的原因是怕味道會太濃烈,
畢竟主要食材是較清爽的鮭魚和紫蘇,高湯和水各半我是覺得最合適的比例。
煮滾後放入所有的菇類,再煮約一分鐘。
加入預先煮好的白米,再次煮滾後火轉小一點,差不多微冒泡的程度即可,
在這個狀態下煮約五分鐘。
一開始看起來會太水太多湯汁,別擔心,之後絕對會越來越濃、越來越有雜炊的樣子。
拌入鮭魚及所有的鮭魚汁,同時加入一大匙鹽,
拌勻,嚐個味道看是否需要再多加一些鹽,
我是建議先以「偏清淡」為目標比較保險,也避免之後味道會越煮越濃縮後變的再鹹一點。
拌入大部份的紫蘇葉及 1/2 小匙白胡椒粉,這時可以轉成小火,再煮一兩分鐘就關火。
等一會兒,還是燙的,但溫度稍微降一咪咪時倒入打好的蛋液,
雜炊攪拌一下,讓蛋液均勻分佈其中。
盛碗,可以用剩下的紫蘇葉點綴。
如果喜歡再稀一點的質地,熬煮時不妨再多加一杯高湯及一杯水,
又或者吃不完事後要再加熱時,因為米粒一定會吸走更多湯湯水水,
不妨倒一些高湯或水在碗或鍋子裡,加熱完成後拌一拌即可。
因為是用熟米下去煮,所以真正在料理雜炊的過程非常簡單快速,
超方便,重點是不失美味,鮭魚和紫蘇的組合用在雜炊上真是絕配。
English version:
Salmon and shiso zosui - a refreshing minty and citrusy touch from fresh shiso le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