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睡覺在拍星星,隔天也沒閒著,
清晨五點左右就把窩在軟綿綿床單裡的老大給挖起來,
走! 咱們來去拍日出!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拍日出這種事真的多貪睡十幾二十分鐘就錯過了,
當時走出飯店時天還是墨藍色的,
路上一個觀光客也沒有,頂多就一、兩台車和似乎在準備開工的當地居民,
趕快就定位,喬好角度試拍幾張。
人有心但力不足啊,貪圖方便,從台灣扛了一個輕便但很不給力的腳架,
Hallstatt旅途結束後決定下放飯店,就讓這雪山湖泊的美景陪它渡過餘生,
我準備要移情別戀了,返台後再來好好物色適合遊山玩水的新對象。
漸漸地,遠方山頭後面開始透出一抹桃子的淡粉色,
越過山峰,就像要碰觸到小鎮似地不斷延伸向前,
忙著按下相機、手機快門的同時也不忘抬頭用自已的眼睛好好欣賞這一幕,
這是連頂尖攝影師也無法完全捕捉到,切身的美。
不過這光影的變化比我老媽翻臉的速度還快,
上一秒還正開心的用手機拍下日出全景照,
正想叫老大也站過去拍一張,天上紅澄澄的顏色早已悠然散去,
還真是措手不及,但絕對沒有回程路上遇到的觀光客來的扼腕,
天都半亮了才拎著相機出門拍照,嬌羞的火紅倩影可是不等人的。
還好腰間貼著暖暖包,暖意從中喚醒快被凍僵的軀幹,
日出陽光的熱度還未能送達,我和睡眼惺忪的老大沿著小路漫步回飯店。
抬頭望向微藍的天空,看來待會會是個好天氣。
老樣子,老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鑽回鬆軟軟的被窩中,
雖然要吃早餐了,就算十分鐘也好,此時此刻沒什麼比得上看完日出後的回籠覺,
我呢?同樣龜毛個性作祟,東收西撿,
包包、相機沒歸位就是沒辦法放鬆,
也才幾分鐘時間,老大已經深深進入夢鄉,這是種練不來的天賦。
紮實的回籠覺,隨後再度被我挖起來去吃早餐,
呵~真的辛苦老大了,
以前可以一路睡上十幾個小時的人如今竟然被抓去看日出,還是八點早餐的第一批客人。
早餐供應時段為8點至10點,非房客的話也能享有單點早餐的服務 -
簡單buffet式的早餐,提供基本的麵包、冷盤小點、水果 -
可以試試用旋轉的方式刨起士 -
果醬份量可自行按壓至小碟中 -
也可以調配混搭喜歡的茶葉種類裝在小茶包中 -
還有台灣不常見,除去乳糖的牛奶 -
明明乳糖不適症在亞洲人中比例非常高,
搞不懂為什麼在台灣除了美式量販店以外找不到這種牛奶,
有時還真想念以前在美國常喝的牌子,解饞之餘完全不用擔心腸胃不適的問題。
應該是為了與日俱增的亞洲客群,竟然看到麵、雞湯、春捲,
味道當然普普通通,不過冷冷的天氣,早上能夠喝到一碗熱湯,感覺全身細胞都活了過來。
順便先帶到兩個晚上用餐的菜色,
頭一晚舟車勞頓之後只想懶懶的賴在飯店裡,
加上臨湖景色,直接在飯店餐廳用餐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而隔天在小鎮上晃晃,也走了不少坡路,
是有考慮過別家餐廳,但評量環境和菜色後誘因並不大,
最後還是選擇回到同樣的地方,甚至又坐到相同的位置享用晚餐。
能提早訂位的話當然選擇靠窗的位置,不過真的要趁天色仍亮著時前來用餐,
太陽下山後對岸一片漆黑,此時望向窗外,幾乎都是餐廳內的反射景象。
Menu -
飯店簡介 -
基本上Seehotel Grüner Baum的前身是餐廳與布料行,
中間轉手、改建數次才有了現在的面貌,而我們造訪時也有幾個房間正在進行翻新整修,
一面利用現代化的設施維持住宿的品質水準,同時保留過往風情。
沒想到菜色種類還不少,而且經過頭兩天在維也納跑跳後的心得,
飯店餐點價格相對平易近人且份量實在,也是第二晚同樣選擇此處的原因之一。
麵包及燻紅椒、奶油起士及蒜味三種沾醬 -
巴薩米可油醋風味沙拉 -
看到這一大盤生菜心中滿滿的感動,
那幾天沒吃到什麼青菜,而且出門在外,不像台灣隨時可以來份燙青菜這麼方便,
就在腸道快要結成一大塊的節骨眼上總算讓我找到如此大盤的葉菜,
啃,我像隻毛毛蟲般猛啃這生菜沙拉。
除了風景名勝,奧地利其實也是葡萄酒產區,
人都站在這土地上了,不妨試試當地的riesling和merlot -
大蝦義大利麵搭配辣味紅醬 -
出乎意料的澎派,飽滿彈Q的大蝦份量還不少,
麵條偏軟,搭上近乎中辣程度的醬汁,這料理有著台版義大利麵的靈魂。
使用有機牛肉的菲力牛排 -
這道也很妙,菜單上寫說搭配蕃茄辣味蔬菜,
不過這辣味神似泰式甜辣椒醬,醬汁過界流到牛排旁,整個變成重口味的菜餚,
雖是出乎意料,但吃得還挺爽快的。
之後第二晚的晚餐也是選擇待在飯店享用,
就用當地Blaufränkisch葡萄品種釀製的紅酒作開場 -
不吃蝦了,簡單換成青醬義大利麵 -
偏淡的青醬,還是前一晚的大蝦辣醬好吃,
想吃海鮮的話,其實這一帶的地方菜色是從當地湖泊補撈到的魚,整條香煎料理,
是該嚐嚐,可是想到得處理魚刺,還是用刀叉,人就懶了,
有時候就是想輕鬆吃個東西,不僅止於心情上,進食的動作也是如此。
老大換試另一款排餐 -
菜單上寫著bacon beans,兩個人納悶著什麼是bacon beans,
難不成有個豆類品種名為bacon beans,
結果一上桌,ㄑㄧㄝˊ~原來是培根包四季豆,
肉質當然沒有第一晚的菲力來的好,不過在配菜和相互協調的口味上反倒更勝一籌。
料理口味當然不能過度期待,但該有的品質絕對有,只是還不到驚豔的程度,
主要仍是以美景取勝,再加上吃飽喝足可以直接回房休息,
就當下所需而言,那兩晚吃的很滿足、很放鬆。
總而言之,能就近飽餐一頓是最大的優勢,
抵達Hallstatt第二天,既然都透早就把老大挖起來,還灌咖啡努力讓他回神,
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出發開始這鹽礦小鎮探險之旅。
Hallstatt前後認真快速走起來二十來分就可解決,
離下榻飯店近的渡船口幾乎算是在底端,
一直往另一頭走去則是很多觀光客會坐巴士抵達小鎮的地方,
沿途不少販賣記念品的店家,
有遇上看起來不錯的餐廳和咖啡店,不過非旅遊旺季並未營業。
鎮上的博物館也沒開,心裡暗自開心了一下,
老大原本想去看看博物館裡收藏的頭骨,好像是以前的鹽礦工人,
沒看到也好啦,我們乖乖去散步爬山。
遠遠的會看到山上的瀑布,沒想到之後誤打誤撞還真走到它旁邊 -
Hallstatt一帶不少往上通行的小路,
由於冬天纜車沒開,我和老大只好一路探索這些非正式的道路,
碰上公墓、泥巴地還不打緊,有些路旁還放著類似土著玩偶,總覺得毛毛的,
就是這些民宅後頭的小路,有些根本連小路都談不上,藏在樹林間橫斜30度緊臨防土牆,
試踩幾步馬上打退堂鼓,明明是攔截土石的東西,可不想變成我倒在它上頭 -
繞湖而行 -
不乏天鵝水鳥沿著湖邊棲息,
大概是習慣人類餵食,一靠近還會湊上來 -
當地居民的住家外牆,經老大提點,上頭各個小牌子好像是小孩身高的成長記錄 -
不出一會兒抵達小鎮另一頭 -
小鎮內部的路很小,要會車相當困難,
而且好像有管制,非當地居民不可以開車進入,
不過路這麼窄,硬要開進去也是自找麻煩,
一般車輛和巴士都會停在隧道出口這一端,纜車也是在這附近,
可惜當時仍是冬季尾聲並未開放。
出發的早,橫跨Hallstatt後還不到十二點,
心想都訂了有大陽台的房型當然要好好利用一番,
在渡船口旁的小攤子買了烤肉捲餅和薯條,
外帶回飯店,邊配著山水邊補充體力,
相當明智的決定,之後走了好一陣子沒找到正確的登山小徑,還被一旁的人偶嚇得心晃晃,
還好有先前的卡路里墊底,折返重新再來一次。
令人欣慰的是越往上爬視野更是迷人,總是忍不住停下腳步讚嘆眼前這片如詩如畫的風景 -
最後總算找到正確的登山小徑,
打算一路向上用自已的雙腳走到最頂端的觀景臺.....才怪!
還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來到剛剛在小鎮上看到的瀑布,
瀑布旁架設了中空支架,為了拍照,鼓起勇氣往上看就好,扶著欄杆慢慢龜過去 -
還好當下沒有其它人,不然腿早已軟如晚上的義大利麵,我又唉又叫的好丟臉,
但也成功留住至高臨下的回憶 -
瀑布旁的記念雕像,看不太懂真正意思的英文介紹,
類似說很久以前有火從天上降臨,熊熊大火,大概也是雕像呈火紅色的原因之一 -
發現雪地旁的紫藍色小花,
畢竟也是冬末了啊,春天的蹤影正悄悄探頭張望 -
心底那份向上爬的毅力是有的,不過轉了幾圈山路,地面開始出現積雪,
穿著休閒鞋的我們哪爬得上去,
逞了愚婦之力試著踩著冰雪前行,結果整個動彈不得,
毫無抓地力的鞋子,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只好底盤放低小心"滑"回安全的角落,
老大,走吧,我們回飯店喝個熱的。
回程路上找到拍Hallstatt的絕佳位置,不過卡在一個小土坡上,
算是老大運氣好嗎?
這要是頭一天就被我發現,拍日出時肯定會摸黑拎著手電筒被抓來爬山坡,
一部份也算是我們運氣真的不錯,在變天前亂走來到這 -
來到Hallstatt前還一度擔心會碰到下雨或下雪的天氣,
雖說這寧靜小鎮飄著幾絲細雪應該彷如仙境般,
現實生活中可不是這麼一回事,
好在運氣不錯,抵達當天下午僅飄著不礙事的毛毛細雨,
隔天在外頭趴趴走時天公作美,偶爾還可在樹蔭間找到一抹陽光,
一直到入睡後才開始下雪,感覺像大粒雨滴般的雪,
隔天醒來,陽臺上的積雪變厚了,外頭也濕搭搭的,
正好也是我們要和Hallstatt道離別的時候。
說不出的美景,寫不透的感觸,
網誌留下的僅是Hallstatt一剎那間的面貌,
而這份短暫相會的感動則長留於我和老大的心中。
Seehotel Grüner Baum
Boutique-Hotel am Hallstättersee
Marktplatz 104, 4830 Hallstatt, Austria
+43 (0)6134 8263-0
飯店英文官網:https://www.gruenerbaum.cc/en/
延伸閱讀:
爽遊奧地利:維也納飯店 Le Méridien + St. Stephen's Cathedral 驚魂記
爽遊奧地利:百變溫室 Palmenhaus,我的早餐,別人的小酒吧
爽遊奧地利:(上篇) 世界遺產哈修塔特 Hallstatt 我來了!!
爽遊奧地利:The Guest House Vienna,住太舒服也是種困擾
爽遊奧地利:Steirereck 現代奧地利料理,一氣呵成的醃漬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