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遼寧夜市附近閒晃,想吃個什麼又沒瞧見最心儀的目標,
想起附近巷子內有家賣徐州菜的小店「徐淮人家」,料理辛香開胃,
像是羊蠍子、地鍋雞、各式孜然風味菜餚等,腦海一浮現那畫面不禁口齒生津,
本來想直接殺過去看有沒有位置,後來覺得可能性不高,
畢竟已經餓到前胸貼後背,當下實在累到不願落得多繞路白走一趟的囧境。
幸好當時真沒犯傻殺過去,
過了好一陣子後和友人約平日中午的時間去徐淮人家,客滿,
吃到一半看到沒預約的客人想入內用餐,沒法子,就算有外頭有個空桌店家也忙不過來,
平日中午就客滿,店家必定有過人長處,更令人迫不及待即將要上桌的料理。
友人好多年前就造訪過徐淮人家數次,
聽她和老闆娘聊天,原來之前不止遼寧街這間店面,
是後來碰上疫情,又不想把員工辭掉,但錢一天一天在燒,
只好收起分店僅留下最早的處所,能撐多久是多久,幸好店家挺過最艱難的那一波,
與疫情共存的如今生意欣欣向榮,我們身為愛吃的一份子,樂見其成。
通常餐廳裡看到一桶桶自製泡椒就知道這家店再怎麼樣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這理論目前仍維持 100% 水準沒出錯過。
現場沒有菜單,要吃什麼請店家依人數及嗜辣程度推薦幾道,
那天老闆娘幾乎都在廚房內忙著,
我想是她兒子吧,就由一位靦腆可愛的大男孩幫我們點餐。
先來盤涼菜,不少客人會選擇涼拌羊肚絲,畢竟在這裡羊料理可是一絕,
不過皮蛋感覺更特別、更酸爽,二話不說挑了皮蛋。
烏漆墨黑的皮蛋配上紅綠相間配料,不光是賣相討喜,味道更棒,
其中的青椒小丁只剩香氣和脆又帶水的口感,絲毫不見青椒的苦澀味,
鹹度以醬油為主,不過大量被醋及其它調味料稀釋,酸與鹹的力道相當,
再對上皮蛋中間綿糊的口感,有在口中化開的感受,也不忘配料的爽脆,
別人怎麼吃不清楚,我到最後可是一口涼拌皮蛋連同大匙的醬汁一起享用,爽快。
招牌地鍋雞 (小份) -
其實應該不用特別補上「招牌」二字,
徐淮人家每道都好吃,每道都有足夠的實力成為招牌,
就像待會介紹的醬爆白花菜,原本想說只是道炒菜所以僅簡單拍了一張照片,
結果一嚐驚人,竟然榮登我當天最喜歡、最念念不忘的料理。
不過地鍋雞幾乎每桌必點,今天這份地鍋雞是做湯的,
上頭鋪滿了麵皮,對比底下的帶骨小雞塊和蘿蔔,
麵皮雖看似單調,它才是真正吸飽各路食材精華的要角,
特別是雞骨和蘿蔔的鮮甜都早已熬融入湯汁中,好康全給麵皮拐走。
剛上桌時感覺還沒那麼強烈,這時就先喝湯吃料為主,
等一下,待麵皮泡得更大更柔軟後才是這道地鍋雞重頭戲的開始。
尖椒炒小公雞 -
跟靦腆小哥討論菜色時得知我們這一桌算會吃辣,隨即推薦這一道尖椒炒小公雞,
果然相當合胃口,說它辣其實倒也還好,主要是那股明亮的辛香感,
入口後比起被辣到的痛覺,反而是一股香味先衝上來,
加上是帶骨小雞塊,得細細地啃,吮起肉末的同時也帶上不少醬汁,真夠味,
唯一可惜的就是桌上不見白酒、黃酒 (記得喝酒不開車),要不這菜真下酒。
被低估的白花菜 -
起初還不以為意,只是想點盤青菜均衡一下飲食,
誰知道一入口,咦?這什麼玩意兒啊?不自覺又挾了第二口、第三口,
充滿酸辣鑊氣的白花菜,本以為只是個配角,但在嘴裡透發出源自大火爆炒的氣息可不得了。
羊蠍子 -
主食材羊脊椎骨的外型好似蠍子而得來的名稱,不少客人就是衝著這道料理而來,
爆炒後的羊蠍子,一開始嗆辣,多吸啃個幾下會透出一股甜味,
很像在吃肉乾的甜鹹風味,肉質也有幾分類似,
骨頭邊的碎肉吃光後可別忘了正中間的骨髓,
吸不出來索性就用筷子戳一下,裡外啃個精光最能享受吃羊蠍子的樂趣。
羊蠍子差不多都被消滅後記得請店家加湯加麵,
就像火鍋收尾煮粥,利用羊蠍子的精華最後煮鍋湯麵最是享受。
而且我覺得這時候的洋蔥最好吃,
本來在爆炒時就引出一抹甜味,煮成湯後吸入更多辛香料的風味,
口感由脆變的有點像是番茄邊爆炒後的質地,依稀留有一絲脆度,咬下去又會稍微糊開,
配口湯配口麵下肚,舒暢快活,
如果之前有喝點小酒的話,最後的湯麵真的是神來一筆。
從第一道菜上桌一直到最後的羊蠍子湯麵,不止咱們這桌讚聲連連,
隔壁長輩也是吃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回頭張望看我們點了些什麼,
他們吃完離開前還唸著肚子只有一個,不然真想什麼都上一輪來試試,
是啊,好多菜餚真想一網打盡,像是孜然羊肉、羊肋條、娃娃菜等,
看著自己早已股起的大肚囊,不如趕快再挪個日子揪幾個嗜辣朋友下一攤再會。
美味指數:★★★★☆
服務態度:★★★☆☆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整體環境:★★★☆☆
回訪率:100%
徐淮人家
台北市中山區遼寧街45巷2號
(02) 2751-4325
營業時間:每日 11:00 a.m. ~ 2:00 p.m.、5:00 p.m. ~ 10:00 p.m.
*Courtesy of Google 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