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算是個不挑食的人,嘗試挑戰度也算大,
頂多就是吃過不合胃口,但鮮少,我想應該是目前還沒出現過我一口也不肯吃的情況,
特殊款食材當然碰到的機會不多,指的是蟲子那類,
再怎麼說內臟、兔頭或是香菜、藍紋起司這種我通通都敢吃,有些還吃的津津有味,
所以很難得啊,竟然在 CÔTE À CÔTE 這種漂亮餐廳的設定下,
一盤櫛瓜與熟成起司義大利麵意外讓我感到辛苦,
大概就像臭豆腐,愛恨分明,這回麵裡頭用到的羊奶起司可是對我出了一記猛拳。
餐廳位在宜蘭頭城,如果開車前往的話店家正旁邊不好停車,
但附近有台鐵頭城站前停車場跟頭城鎮農會停車場,兩個都是平面場地,
台鐵的停車場會離餐廳再近一些,步行約五分鐘,
而且費用意外便宜,計次收費,平日一次 $50,假日一次 $100。
只要走到附近很難不去注意到分外雪白的洋房,
一整棟古蹟建築就是 CÔTE À CÔTE 所在地。
雖然內部經過整修裝潢,但畢竟是古蹟,許多管線更動有難度,
所以一層樓只能設立一個洗手間,但至少空間大又乾淨漂亮,
而且裡頭還有電梯,算是在有限範圍內盡到最大努力去優化改造。
CÔTE À CÔTE 從上午 11 點開始營業,也難怪我們 11:30 抵達時已經滿滿的客人,
就連我們在快下午 1:30 要離開時還有客人剛上門,生意非常好,
而比較空的室內照是趁人剛離開,下一批顧客還沒抵達時拍的。
還以為這種餐廳會是年輕族群居多,
意外地那天一個平日中午的時段,至少半數以上的客人差不多都是叔叔阿姨,
也不能這樣說,我自己都被朋友小孩叫阿姨,
應該算是很年輕的阿公阿嬤為數不少。
我們被分到一樓的座位,算運氣好嗎?席間不時聽到二樓傳來小孩尖叫聲,
又聽到服務生和鄰桌客人說二樓有開放式廚房,
雖然是搖滾區看著廚師忙進忙出挺有趣,但整個空間會比較樓下再熱一些。
桌上那個像啞鈴的東西原來是分段觸控式檯燈,
服務人員說晚上時正好方便客人使用拍照,
白天不太需要,加上桌面空間不夠大,點餐後就順道撤下了。
水的部份只有瓶裝水的選項。
單點氣泡酒及白酒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不過我們也才各小酌一杯),分別是:
Belstar Prosecco extra dry DOC、
Domaine & Maison les Alexandrins Côtes-du-Rhône Blanc。
生蠔與西瓜檸檬醬 -
菜單上 $280 是一顆的價格,所以這裡看到的是兩份。
原來宜蘭在地也有產海葡萄,我們恰巧點的兩道前菜都有它的蹤影,
比起味道,海葡萄的存在更偏向增加剔透水嫩的口感,
而巴西里草本的香氣在此遠大於檸檬的酸爽,
生蠔連同淡雅的醬汁一滑就溜進喉頭,乾淨俐落。
當天最好吃的紅魽生魚片與虎奶、烤玉米、巴西里油 -
點餐時沒特別注意,吃了幾口越發覺得這款生魚很有南美洲料理的影子,
回頭寫文章時才發現原來敘述中提到虎奶,
虎奶當然不是老虎的牛奶,而是一種醃漬生魚的醬汁,
原文為 leche de tigre,英文直譯就是 tiger's milk,
常用於秘魯酸漬生魚料理中,常見的使用材料有萊姆汁、魚汁、紅蔥、辣椒等,
有點像是透過酸度微微「煮」熟生魚,
此時魚肉會慢慢轉化成些許白色,就像煮熟的模樣,意境上是這樣。
烤玉米也帶出亮點,烤過後甜度會再明顯一些,
雖然整體調味不比南美在地的那股酸爽力道,CÔTE À CÔTE 的版本較輕柔,
但也多了幾分細緻,依舊亮眼,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炸魟魚、長豆與烏斯特醬油美乃滋 -
基於好奇心,加上想吃個香香的炸物而選擇了它,
口感很奇特,某種程度上和吃小卷有異曲同工之妙,
先說大方向的質地,這炸魟魚很像在平價壽司會吃到的比目魚鰭邊肉,
軟軟油油的,另外再加上小顆雞軟骨的口感,
兩者加起來除以二,再下去炸,差不多那個感覺。
那是和吃小卷差在哪裡?
吃小卷有時候會在裡頭咬到一個像是塑膠片的透明軟殼,
吃炸魟魚時也會咬到那個如軟骨般有點異物感的東西,
總之,和我當初希望吃到香香的炸物有點落差,但至少算是個有趣的體驗。
透抽與薄荷檸檬油 -
連續上了幾道菜,隔壁桌也是,
這才發現服務人員在對我們兩組客人解釋菜色時的細節度不一,
態度都很好,只是隔壁桌的男性服務人員在上菜時會詳加說明,像是做法、用料等等,
而我們前後碰到兩位女性服務人員,
料理送上桌時至多講了三種食材,而且還是菜單上就有註明的項目,
倒也沒關係,只是有比較就有傷害,會去多想是否員工對於料理的了解程度不同。
櫛瓜與熟成起司、小圓細麵 -
就是這個,幾乎快要壓倒我當天味覺的義大利麵,
也不是說它不好吃,就像之前提到臭豆腐的例子,
敢吃的人或許會很喜歡,只是我剛好是另外一半的族群。
大概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和我相同反應的客人,點這道時服務人員還特別提醒,
說麵裡頭有用到羊奶起司,味道會比較重,請問我們可以接受嗎?
我可是有認真在聽,當下快速聯想到類似 Pecorino Romano,也是用羊奶製作的起司,
這種的話我敢吃啊,而且之前家裡還買了一塊做料理,
再看看菜單,英文寫著 spaghetti alla Nerano,
記得這款麵有的人會用 Provolone del Monaco 製作,
不過那是牛奶做成的起司,風味上應該不會過於排斥,
這些念頭在腦海中快速閃過,覺得沒問題便直接和服務人員確認點餐。
口感很好,微彈牙的麵條,整根外頭又包覆著拌入起司後濃稠的醬汁,
就是壞在我怕那股臭臭的味道,到底是起司還是櫛瓜的苦味,此時我也搞不懂了,
老大遇到這盤麵戰力也近乎崩敗,幸好緊接著送上的是牛排,
我還能趕快藉由牛肉的香氣刷蓋過殘留口中不習慣的氣味。
肋眼牛排 -
除了上頭的迷迭香和大蒜,一旁附上兩個沾醬,
一個是青蔥美乃滋,另一個則是辣鯷魚醬。
大致上來說整道牛排組合屬於預期範圍中的風味,
不多不少,不差也沒有特別驚豔之處,
多方嘗試後得到的結果,最喜歡切點大蒜再搭配青蔥美乃滋一起吃。
加點冰奶茶,意外芬香好喝,還可以順便幫助沖掉之前義大利麵的味道 -
甜點只有一種,泡芙與香草冰淇淋、熱巧克力 -
原來熱巧克力指的是熱巧克力醬,
由服務人員桌邊服務倒在泡芙上頭,
過程中讓我想到點手搖杯時有時候會加價換成蜂蜜,
偶爾會遇到製作飲料的人可能個性比較急,
在量杯中的蜂蜜還沒全倒在我的飲料杯中就急著收手,
眼睜睜看著還有好多蜂密黏在量杯上,我的飲料自動從正常甜降到半甜口味,
服務人員手中裝盛巧克力醬的容器也是,還沒全倒乾淨啊啊啊~~
不過巧克力醬和泡芙的比例沒問題,只是我捨不得沒倒乾淨的巧克力醬,
或許也有點強迫症,剩好多沒倒出來,總覺得哪裡不太爽快,
至於甜點,我想應該不是 CÔTE À CÔTE 的強項,
中規中矩,當作最後有個甜蜜的收尾就好。
餐後至櫃檯買單,非常重要,店家只收現金,
由於 CÔTE À CÔTE 有一定的低消,整餐吃下來特別是人多的話也是一筆錢,
現金記得一定要帶夠,不然在這種非最熱鬧市區的地方臨時跑去領錢也挺麻煩的。
沒想到離開時印象最深刻的料理,
除了受歡迎的生魚,後半段出場的義大利麵意外留下一片陰影,
照我個人習慣,除非有食物變質或是對於用料不安心的疑慮,
在外用餐顯少有食物剩下來,吃不完也會盡量打包外帶,
沒錯,即便是吃得很辛苦的義大利麵,
忍著不知道是羊奶起司還是櫛瓜造成的苦韻,
少咬幾次直接快速吞下,努力重複數回,這麵總算消失在盤中。
原來我對羊奶起司苦手...嗎?
記得以前吃起司拚盤時沒有這個問題啊,
總不能難得碰上一個挫折就這樣下定論,
未來有機會再看到羊奶起司料理,還是會點來試試,
希望下次的經驗能夠一刷殘留在我腦海中這個苦苦的記憶。
美味指數:★★★☆☆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服務態度:★★★☆☆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整體環境:★★★☆☆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回訪率:65%
CÔTE À CÔTE
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39-1號
0919-330-398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oteacote.yilan
營業時間:
星期三至星期日 11:00 a.m. ~ 4:00 p.m.、
星期一、二公休
*Courtesy of Google Maps
延伸閱讀:
了了礁溪 Vivir Jiaoxi - 一泊二食的「食」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