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在年假最後一天來到綠門,想說平常這麼熱門的酒吧?餐廳?熱炒店?
姑且先規類為多功能聚會地點,還是事先打個電話訂位比較保險,
「你們到時候直接過來就好」,電話那頭的大姐這麼說,
「這樣確定會有位置嗎!?要不要寫一下訂位資料」,
我當時太驚訝一時搞不清狀況,
週末假日容易人滿為患的店,怎麼可能不用訂位隨時殺過去都行。
坐著 Uber 來到綠門附近,街上好像還真的有點冷清沒啥人,
是年假尾聲的症候群嗎?大家都只想倒在家裡發懶,
還是那幾天都還在努力清空剩餘的年菜,哪來的餘力在外頭吃飯。
如其名,推開綠門的綠色大門,裡頭確實才小貓兩三隻,
難怪店家連訂位電話都沒記下,只留個姓名意思意思。
很有早期酒吧、泡沫紅茶店的氛圍,不僅牆上,連天花板也貼了滿滿的酒標杯墊,
座位很寬敞,想像中即便是客滿狀態應該也舒適自在。
當晚雖然冷清,少了酒客的熱鬧及此起彼落乾杯的痛快 (記得喝酒不開車),
酒吧裡頭難得的寧靜也算是種趣味,不如好好把握,
想必完全過了這個年假,綠門很快又會恢復過往的喧囂。
經典調酒、拚輸贏的 shots 又或是適合暢適的啤酒綠門都有,
怎知目光剛好瞄到吧檯的後方看板,竟然被我發現有提供幾款新鮮果汁,
結果第一輪飲料莫明出現有點不搭嘎的木瓜牛乳 -
很純的木瓜牛乳,像是不摻水也不加糖的口味,
意外成為老酒吧風格及鹹香料理中的一股清流,
話說我點的 mojito 莫希托還真棒,吧檯阿姨絕對有很認真地搗壓食材,
好久沒喝到薄荷、檸檬、糖、蘭姆酒各個風味突出卻又如此和協交融在一起的 mojito,
整個鏗鏘有力的感覺。
炒蛤蜊 -
底下汁這麼多有它的用途,記得有點這道炒蛤蜊的話一定和要店家加點回麵,
菜單上找不到,回麵算是炒蛤蜊的延伸版料理,
把客人吃完蛤蜊後剩下的汁再拿回去炒麵調味用。
蛤蜊精華一滴不剩再利用,口感有點像煨麵,總之就是一個字「鮮」。
蔥爆牛肉 -
培根高麗 -
天外飛來一筆蘑菇奶油湯 -
在各樣熱炒菜中殺出一碗蘑菇奶油湯也是滿妙的,
其實點餐時店家還有另外推薦披薩系列,當初認為鎖定中式料理的範疇就好,
披薩嘛,或許下回再訪搭配點心炸物,還有個主食的效用。
竹籃炸雞,綠門必點料理 -
首先炸雞像是用地瓜粉炸出來般帶有一小粒一小粒的香酥質地,
感覺還有特地再炸久一點,微焦香的色澤造就更濃厚的油炸香氣,
其中還有花椒的辛香,外層燙口的酥皮咬開後裡頭的雞肉還透汁,
絕對是綠門的下酒聖物,啃著啃著連自己指頭都差點給吃了。
啊對,這種大塊炸雞就直接手抓起來吃了吧,更香更過癮,
幾塊消失後發現原來底下鋪有洋芋片,通常洋芋片就是要乾爽脆脆的好,
不過這時候反而是有沾上一點滲出雞汁的洋芋片更受歡迎,軟一點也不介意。
什錦炒飯 -
類似魚香烘蛋的炸渾蛋 -
如果說剛才的炒蛤蜊和回麵為一個組合,我覺得炒飯也可以和炸渾蛋送作堆,
自帶鑊氣的炒飯單吃已經很不錯,但再用重口味的炸渾蛋加成,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有的人偏好中間微生還有點半熟蛋黃稠稠的口感,
另一派更喜歡蛋白褐色邊角焦香脆的風味,挖一大匙淋在飯上非常夠味,
大概也是店家讓客人想不斷續加冰涼啤酒的妙招。
東西份量大多偏中小份,快速吃上一兩輪後決定移師陣地,
想說用搞工精緻型的創意調酒作為當晚的結尾,一種大人式甜點的概念,
最後搭上計程車來到某間獲得不少最佳酒吧系列榮譽的餐酒館,
怎麼回事?熱門調酒吧同樣冷冷清清,
看來年假尾聲大家開始收心,又或者連續多天大魚大肉,選擇乖乖窩在家發懶為上。
話說那晚餐敘隔天台北開工日不但天氣又濕又冷,記得股市還大跌,真是辛苦了。
美味指數:★★★★☆
服務態度:★★★☆☆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整體環境:★★★☆☆ (三顆半,半星符號打不出來)
回訪率:85%
綠門 Green Door 餐酒館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6-1號
(02) 2591-1818
Facebook:綠門
營業時間:
星期日至星期四 6:30 p.m. ~ 3:00 a.m.
星期五及星期六 6:30 p.m. ~ 4:00 a.m.
*Courtesy of Google Maps